疫情之下,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人們在享受數字時代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擔憂個人信息泄露給生活造成的影響。雖然互聯網對安全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是應用程序過度收集個人信息、隱私泄露事件仍然屢見不鮮。
2021年7月,國家網絡審查辦公室對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啟動網絡安全審查工作,隨即七部門入駐企業進行聯防檢查,相關應用程序和小程序陸續被下架。昨天,新華社報道該公司因違反《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對該公司處以高達80億元的罰款。經查明,該公司存在16項違法事實,包括違法收集用戶信息、過度收集用戶信息、未明確告知收集范圍及頻繁獲取權限等行為,其中涉及的用戶個人信息數據,包括手機相冊截圖信息、剪切板信息、職業信息、親情關系信息、地址信息等多種隱私信息。
其實,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遇到其他應用程序頻繁獲取信息、強制推送信息、權限過度申請等情況,獲取個人信息,精準營銷電話、電信詐騙事件屢屢發生,給人民生活帶來不便的同時更是威脅到公民的財產及人身安全。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強對數據安全、個人信息的保護,2021年11月1日起國家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對互聯網企業數據收集、處理、傳輸、交易等合規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信部也依據《電信條例》《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群眾關注的生活服務類、日常工具類等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進行檢查,對發現的存在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進行曝光通報并要求其整改、甚至下架。
安全無小事,在國家的法律法規的保護下,企業主體也更應該進一步增強安全保護意識,建設可靠的云、管、端安全體系。對于企業來說安全能力與技術發展同樣重要,上訊信息移動安全團隊專注于對移動應用的安全防護,通過自動化檢測工具及人工服務幫助企業進行自糾自查,及時發現應用程序存在的隱私合規問題及安全漏洞。
APP發布前為企業提供移動應用安全檢測能力,可從隱私敏感權限、程序源碼漏洞、框架組件漏洞、數據泄露風險和敏感行為風險等上百種漏洞風險類型中,發現移動應用程序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敏感數據泄露風險。同時,通過人工服務,對隱私政策內容、個人信息收集與使用、用戶權利保障等方面,進行高效全面的檢測分析。
APP上線發布后,采用虛擬安全沙箱監控應用APP及第三方SDK敏感行為,提供敏感權限控制和個人隱私保護的能力,從多維度解決個人隱私及敏感數據泄露問題,持續為企業應用運行期間的合規性和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
上訊信息根據《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要求,攜手企業單位多方位保護用戶隱私,共同維護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
此處放標題
內容暫無